订阅
“联”,拉近,“同步”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力|模糊谈判力第二十五篇 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699篇推文。 全文共2390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。 1引言 有时候,当我单独听一首歌的时候,并不觉得它很好听; 但如果下一次在KTV里,听到有人唱起这首歌,旁边还有人跟着唱,感觉突然就不一样了; 尤其是,我也会不自觉跟着他们的旋律和节奏开始哼唱; 更奇怪的是,我开始觉得这首歌好听了。 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,我感觉自己被“同步”了。 这种“同步”还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上; 如果有人在吟诵一些有名的诗句,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......”,我也会不自觉地在心中(或甚至口头上)跟着念起来, 高处不胜寒!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,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....... 记得还有一次,公司搞活动,要求每个部门出一个节目; 我们领导要我们几个男工程师一起跳一个舞; 这对我这种身材臃肿、不善动作的人来说,真是一种折磨; 更不用说,看到教我们动作的同事也学得个四不像,动作极其滑稽且好笑; 但奇怪的是,当我们这几个都不善舞蹈的男人“同步”起来,一切就不一样了; 我突然觉得这些本来很滑稽的动作,在大家一致且“同步”的节奏下,变得好看且让人舒服起来。 为什么会这样? “同步”? “一个人做”,和“大家同步一起做”,难道会有很大的差别? 2同步 我们依然在“模糊谈判力”这个系列推文中,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。 今天要聊的依然是,恰尔迪尼七字影响力的第三个字,“联”。 所谓“联”,指的是“联合”,指的是“咱们”(我们); “模糊谈判论”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类就是,“我们VS他们”。 “联”字所代表的的说服力,可以总结成这样的一句话, 人们总是倾向于,对自己人,也就是属于“咱们”一伙的人,表示赞同,并接受说服。 换句话说, 你对那些把你看作“咱们”的人,更有说服力。 如何成为“咱们”?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“拉近”关系。 而“同步”,就是一种最容易的“拉近”。 让我们回到文首的问题中,“一个人做”和“大家同步一起做”,有很大差别吗? 有。 而且非常大。 不仅如此,大自然里,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倾向于“同步”的例子,举不胜举; 大雁群会同步翅膀的挥舞频率,保持队形; 萤火虫群会同步光芒的闪耀; 我们的心肌细胞会同步收缩的节奏; 甚至于,你把几个没有生命的节拍器放在一起,给它们不同的初始节奏,过一会儿,它们也会自然同步。 我们人类之间的“同步”,就更不用说了;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多年的研究会告诉你,我们人类很久以前就开始明白“同步”的道理,并以此来形成“社会”的力量。 哪怕是原始社会,你依然能从洞穴的壁画上看到他们相互“同步”的舞蹈动作。 3实验证据 “同步”,能把人们“拉近”到怎样的程度? 2014年,荷兰格罗宁恩大学的心理学家,南科耶-库登堡教授和他的同事,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。 在实验中,南科耶教授让76名学生两两配对,朗读一段故事; 不同的是,有一半的配对学生被要求“同步”朗读,而另一半的配对学生则被要求分开在不同的房间朗读; 完成朗读后,再让所有学生完成一个问卷,用来统计他们在自己配对小组中感受,包括个人价值、集体感、归属感以及共情程度; 结果很有意思,“同步”朗读的小组所体现出的“集体”评分,也就是“咱们”的拉近关系,要显著高于分开朗读的小组。 (详细实验见:UniformandComplementarySocialInteraction:DistinctPathwaystoSolidarityByNamkjeKoudenburg,UniversityofGroniggenTheNetherlands,PLOSONE|DOI:10.1371/journal.pone.0129061) 那“同步”,能在“拉近”人们关系之后产生多大的影响呢? 2016年,英国伦敦大学实验心理学家,乔丽娜-冯-齐默尔曼教授,也做了一个有关“同步”的实验; 实验对象是两个班的30名学生, 第一个班的学生被要求同一时间一起“同步”大声朗读一个词语,他们是“同步组”; 而另一个班的学生也要大声求朗读这个词语,但朗读次序要错开,他们是“异步组”; 在完成朗读之后,班级学生们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电子游戏; 这个游戏的内容是保证屏幕上的杂技演员在钢丝绳上的平衡; 每个学生手里的游戏手柄有“1和3”两个按钮,按“1”就会给游戏人物一个向左的推动力,按“3”就会给游戏人物一个向右的推动力; 而每个学生按键所带来的推动力会累积,共同体现在游戏人物上,从而影响他的平衡。 只要人物能在20秒内不掉落下来,就算挑战成功。 游戏结果非常有趣, “同步组”的成绩明显好于“异步组”,无论是偏离距离,还是挑战成功率。 (详细实验见:VerbalSynchronyandActionDynamicsinLargeGroupsbyJorinavonZimmermann,DepartmentofExperimentalPsychology,UniversityCollegeLondon,ORIGINALRESEARCH,doi:10.3389/fpsyg.2016.02034) 这个实验在告诉我们,人与人之间的“同步”,会大大提高他们之间的协调、信任、和合作效果。 4在谈判中同步 正如我们在前几篇的文章中所说,在“联”字带给我们的说服力上,大脑并不太讲究什么逻辑。 只要我们在行为、声音、认知上产生“同步”,我们的大脑就会形成“拉近”的“咱们”关系,从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和影响力。 理解了这些,你就不会奇怪,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喜欢让自己的员工一大早上站在一起,用相同的节奏喊着相同的口号; 你也不会奇怪看到很多的仪式里,参与者会被要求一起大声朗读誓言; 你更不会奇怪在一些球赛开始之前,球队队员会一起用相同的动作来鼓舞士气; 这些都是“同步”带来的效果。 对于谈判来说,“同步”同样有效,或者说,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谈判中去“同步”; 如果你把谈判看作是两方的一场协作,那么“同步”就能让这场协作的成功率更高; 不夸张地说,你的“同步”应该包括语言内容、语言节奏、肢体语言、肢体节奏、情绪内容、情绪节奏等; 如果有可能,尝试去和对方共同唱一首歌、吟诵一段诗词、甚至是跳一段舞蹈或做一段操; 别把这些当成是痴人说梦,想想上一次你听到别人唱国歌,你跟着合唱的感觉是怎样的? “同步”所带来的感性力量,一定是谈判者梦寐以求的。 5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,今天内容的背后,依然有着“模糊谈判论”的影子; 分类、二元、语言、极端; “联”,“联合”的本质,也是二元差异的极化; 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,我们Vs他们,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; 当“咱”还没出现之前,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,没有说服力; “同步”,让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,“咱”和“他们”的界限越明显,说服力就越极端; 说服力的流动,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。 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 “模糊谈判力第二十五篇”待续 ---桔梗(839239@qq.com) 抖音抖币充值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